?他,凭钻研革新,成为一个每天为企业创造上万元价值的金牌员工;他,凭技术魅力,带出了12名高徒、57名“复合型”电工;他,凭过硬实绩,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、南通市劳模、江苏省首届“江苏工匠”称号。他就是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的“全能电工”张勇。
“一个人可以平凡,但不可以平庸,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,做出不平凡的业绩,就是成功。”这是南通双弘公司张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进厂20多年来,他凭借对工作的专注和骨子里透露出的执著,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飞跃,用新时期工人积极向上、拼搏进取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1996年,21岁的张勇进入双弘公司当一名维修电工。为了快速适应岗位要求,憨厚纯朴的他,白天向师傅学,晚上再自己琢磨。他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上电工电子技术,还借助互联网学习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和棉纺专业知识,对于工作中所能涉及的知识,他都会积极的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,不断“充电”,不断完善自己,从而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电工、棉纺、自动化与控制等多领域知识,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“全能电工”。
众所周知,现代纺织设备技术高端、复杂,纺织企业大大小小的设备、宛如繁星的指示灯、密如蛛网的线路,犹如人体的血管、神经,令人眼花缭乱。但通过自学和实践后,张勇不仅对这些设备的脉络了如指掌,说起来也如数家珍,而且对设备在生产运行中的各种“头痛脑热”问题,也常常是手到病除。
在双弘纺织的二纺车间,一台德国赐来福自动络筒机突然停车了。接到报修电话后,张勇拎着工具包大步向二车间跑去。站在络筒机跟前,张勇像解牛的庖丁一样,屏息凝神,仔细地检测机器的每个零部件。电脑显示GPS安全链中断,起初,张勇的第一判断是电脑程序出了问题,可重新下载了电脑程序后却依然无效。耐着性子反复检查,他发现单锭上的直流电压丢失导致车头开关电源板无脉冲电压,试着通过改造用脉冲变压器替代,故障随即得到解决,自动络筒机在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。
1998年,双弘公司从意大利引进萨维奥自动络筒机,当初的自络设备无论是车头电脑还是电清控制界面字幕都是英文的,有的机器上的指令多达上千个单词。没有英文基础的张勇硬是捧着英汉字典,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,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,直到把所有设备的说明书翻译过来。后来,公司又从日本引进村田21C全自动络筒机,张勇通过阅读技术资料,反复实践,设定了适应公司生产的纱线捻接参数和电清参数。进口的自络机部件有时会损坏,以前都必须把部件送到代理商修理,每次都要花费上万元,而且耽误生产时间。张勇通过刻苦钻研,凭借自身能力就能维修成功,仅靠这项本领,每年为公司节省约60万元。
在南通双弘公司,大家之所以称张勇为“全能电工”,不仅仅是因为他刻苦求学,样样都精,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。一次深夜,纺二工场一车间瑞士B45高速并条机出现了故障,接到电话,他像往常一样一口答应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经过细心地寻找、摸索,终于找到了死机故障点,用两个小时排除了故障。
南通双弘公司董事长吉宜军说,以前意大利新型自动络筒机出现故障问题,都要从国外寄运零部件回来修理,每次花费都将近10万元。而现在有张勇这样一位技术过硬的员工,每年光维修这一块,他就能为企业节省60多万元费用。张勇依靠自身掌握的技术不仅能为公司节约各项费用,还能创造更大的收益,他参与的6项创新项目,每年为公司节约能耗150万元;他先后参加引进的自动络筒、细纱长车、气流纺、涡流纺等7个具有世界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项目攻关,为公司创造效益超过200万元。
成功,永远属于不懈追求和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人,工作20余年来,张勇15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、优秀员工。走近张勇,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时代工人应有的素质、责任和胸怀,更知道了他这名“全能电工”是怎样炼成的。
(海安县曲塘镇总工会 吉功明)